2022年6月6日,深圳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重磅政策文件,培育發展壯大“20+8”產業集群。
根據《意見》,深圳將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細分領域,推動20個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包括網絡與通信、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傳感器、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等產業集群。
在激光與增材制造方面,依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制定專項行動計劃。
一、總體情況
(一)發展現狀。我市是國內重要的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集聚區,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和有效專利量國內*,已初步形成覆蓋材料、器件、軟件、設備和應用服務全鏈條的產業生態體系,在多模塊連續光纖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切割頭、電池焊接裝備等產品類別處于國內*行列。2021年我市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增加值達到73億元。
(二)發展機遇。我國在“十三五”期間實施了“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本形成技術創新體系與產業創新體系融合的良好格局。激光制造裝備與增材制造裝備在下游應用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我市制造業應用場景豐富,為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三)存在問題。一是部分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對外依存度較高。二是產業大而不強,部分企業以設備整機集成業務為主,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環節。三是企業梯隊結構不完善,亟需培育中堅力量支撐產業持續發展。四是產業應用融合不夠緊密,超快激光、高功率激光、增材制造等推廣應用有待深化。
二、工作目標
(一)產業規模持續*。到2025年,產業增加值達到140億元,新增1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企業。
(二)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到2025年,在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支撐軟件、高端器件等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新增1家省級或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10家企業技術中心。
(三)行業應用深度融合。到2025年,圍繞3C電子、新能源、新型顯示等優勢領域,打造一批“激光+”和“3D打印+”智能制造應用示范項目。
(四)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到2025年,建成若干檢驗檢測、試驗驗證、應用研發等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專業展會、高端論壇等行業活動的開展,形成覆蓋源頭創新、智能制造、創新應用的產業發展生態。
三、重點任務
(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積極探索前沿科技領域“揭榜掛帥”等機制,布局共性技術平臺和創新載體,鼓勵高校、科研機構、科技型企業,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產學研用協同等方式,圍繞精密激光智能裝備和增材制造高端裝備等領域,實施重大裝備與關鍵零部件攻關計劃。(市科技創新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應用示范推廣。面向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開展高端激光裝備和增材制造裝備應用示范。支持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積極推動激光智能裝備與增材制造裝備產業數字化,支持與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融合應用,加速在智能化產線的應用推廣。(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構建產業支撐體系。圍繞激光與增材制造企業共性需求,強化優質資源整合,支持建設技術創新聯盟、應用研發中心等產業促進機構。鼓勵重點企業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和質量體系建設。支持舉辦國際知名專業展會及高端論壇活動,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強化區域發展統籌規劃,發揮各區自身優勢,依托骨干企業打造一批激光與增材制造專業園區,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形成空間集聚、鏈條完整、特色鮮明的發展格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一)產業基礎*化工程。
1.前瞻布局前沿基礎研究。圍繞激光與增材制造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鼓勵重點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激光與材料間的熱力耦合作用、配套結構件服役壽命預測、增材制造過程的應力與變形、成形效率、缺陷形成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努力實現重大成果突破。(市科技創新委牽頭)
2.加快補齊基礎材料短板。實施首批次重點新材料應用示范政策,重點開發激光晶體、特種光纖、變頻晶體、高熵合金粉末、梯度材料、復合材料、生物材料和陶瓷型芯材料等,推進增材制造的高頻超聲檢測技術及裝備材料、纖維增強材料激光并行制造工藝及裝備激光制造基礎材料等項目建設,加快提高材料供給水平和能力。(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
3.攻克基礎關鍵核心器件。推進核心器件產業化建設,重點攻克高性能激光芯片、光調制芯片、高功率光柵、光束整形鏡、掃描振鏡、超高功率激光切割頭、3D打印頭、高亮度泵浦源等核心器件,提升關鍵核心器件研制水平。(市科技創新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實現基礎支撐軟件自主可控。實施首版次軟件推廣應用政策,支持軟件設計企業聯合行業重點企業,開展增材制造建模軟件、數據處理軟件、工藝分析及工藝智能規劃軟件、在線檢測與監測系統及成型過程智能控制軟件的聯合攻關,突破基于激光增材制造結構優化設計技術,實現結構件從制造到服役的全生命周期預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
(二)產業鏈現代化工程。
1.推動價值鏈高端化發展。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政策、重大裝備與關鍵零部件專項,提高大功率光纖激光器、高功率固體激光器、超短脈沖激光器、工業化超快(飛秒、皮秒)激光器、光束可調激光器研制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支持企業開展萬瓦級大幅面高功率切割、超快激光精細切割等精密激光裝備研制,金屬/生物等材料的增材制造裝備研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促進企業融通發展。鼓勵領軍企業積極整合國內外技術、人才等產業資源,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圍繞基礎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等產業鏈薄弱環節,引進一批創新型*企業,培育一批細分優勢領域的骨干企業,逐步形成龍頭企業*、骨干企業支撐、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鏈協同創新模式,構建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聚焦3C電子、新能源汽車等優勢領域,支持建設智能生產線、數字車間和智慧工廠,開展激光與增材制造裝備數字化管理、在線故障診斷、預測性維護、產能提升、節能降耗、質量管理等分析應用,打通激光與增材制造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數據渠道,實現數據交換暢通、行業資源共享和生產過程協同,著力培育“研發+生產+供應”的數字化產業鏈生態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
(三)支撐體系強化工程。
1.推進重大創新載體建設。支持建設3D打印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培育激光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高校、科研機構與行業企業,圍繞光電子器件、超快光纖激光器、超短脈沖激光技術等核心器件和前沿技術領域,加快布局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加強與國際、港澳創新資源協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高能級公共平臺支撐。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重點企業共建激光與增材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應用研發、檢驗檢測、試驗驗證等服務。研究設立國際標準組織,鼓勵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和企業積極參與制定激光與增材制造的材料標準、設計標準、工藝標準、裝備標準、檢測標準、數據標準和服務標準等,推進標準落地實施。支持舉辦深圳國際激光與智能裝備、光電技術博覽會等國際展會和高峰論壇。重點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展合作伙伴,加強交流合作,打造國際品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人才隊伍體系搭建。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和教育鏈。引進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和先進經營管理理念的復合型企業家人才,具備交叉學科知識和掌握核心技術的專家型人才。支持高校、職業院校設立激光與增材制造領域專業,鼓勵校企共建實訓基地,聯合培養工匠技能型人才,形成融合創新的良好發展態勢。(市人力資源保障局、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應用示范融合工程。
1.3C電子領域應用示范。瞄準PCBA(印刷電路板裝配)制造、硬脆性材料和薄金屬加工及檢測等需求,突破超快激光高速高精度玻璃通孔、柔性電路板超高速高精度紫外激光打孔等關鍵技術,研制大型薄壁構件激光焊接裝備、透明硬脆材料賦碼加工與識別追蹤設備、紫外皮秒激光高精度片式電阻修阻系統等,開展藍寶石、陶瓷、玻璃等硬脆性材料加工應用示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2.新型顯示領域應用示范。瞄準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OLED(有機發光半導體)、Mini-LED(發光二極管顯示器)、Micro-LED(次毫米發光二極管)面板切割、剝離等需求,優化自動定位切割等加工工藝,研制超短脈沖激光柔性OLED大板分切智能裝備,開展大尺寸TFT-LCD、OLED基板剝離及面板超快激光切割應用示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新能源領域應用示范。依托新能源動力電池智能制造裝備生產線等示范項目建設,瞄準新能源整車制造和光伏等清潔能源發展需求,支持企業開展新能源汽車車身焊接、鋰離子動力電池焊接和清洗、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HJT(異質結電池片)等高效光伏電池設備應用示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空間布局
在前海布局研發設計環節,在寶安區、龍華區、坪山區布局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環節。以寶安區為核心承載區,匯集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鏈重點企業,打造覆蓋全產業鏈條的集聚區。支持龍華區加快孕育一批重點企業,形成特色激光器和激光設備集聚區。支持坪山區做強深圳市3D打印制造業創新中心,發揮潛在空間優勢,集聚整合激光與增材制造資源,打造成為重要集聚區。(前海管理局,寶安區政府、龍華區政府、坪山區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部門協調和市區聯動,加大對產業、重點企業的運行監測與跟蹤服務力度,并推動解決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集群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加強與行業組織協同,成立激光與增材制造領域行業聯盟,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政策保障。建立適應和促進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體系,加大創新產品推廣力度,實施“三首”工程。支持各區結合實際制定實施促進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大資金支持。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重大項目、重點園區、重大平臺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壯大。設立高端裝備產業基金,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帶動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項目投資。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激光與增材制造企業上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人才培育。加大人才引進政策對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的支持力度,引進一批“高精尖缺”創新人才和團隊。鼓勵高校院所加強機械、材料、軟件、光學、信息技術等學科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型技術和管理人才。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會立即更改。
- 推薦企業
- 1. 廣州儀云科技有限公司
- 2. 廣東星特爍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 3. 株洲威克多硬質合金有限公司
- 4. 深圳升華三維科技有限公司
- 5. 蘇州賽特銳精密機械配件有限
- 6. 中山市鋼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7. 江蘇鉻萊鉑數字有限公司
- 8. 武漢易制科技有限公司